@KTzone » 日常 - 新聞時事 » 紐約時報披露美國機密文件


2020-12-21 17:56 moyaodf
紐約時報披露美國機密文件

“一種呼吸系統病毒從中國開始爆發,通過旅行者傳到美國,第一例患者出現在芝加哥。47天后,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病毒大流行,但為時已晚:1.1億美國人感染,超過770萬人住院,死亡586000人。”

這不是新冠病毒疫情在美國的擴散數據,這是2019年10月,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遞交給特朗普政府的一份內部報告!3月20日,《紐約時報》披露了美國這份內部機密文件,稱美國政府部門早就對未知病毒在美國的傳播路徑進行過預判和演練,但未能引起特朗普的重視。

媒體披露這份文件的目的在於說明,特朗普政府並未按照預警,提前對醫療系統進行必要的投入,導致目前美國防護和救治用品出現極大短缺,報告預言的後果可能真的會變成現實。

但是,如果與“病毒源頭”的討論聯繫起來,這份機密文件就有了另外的意義。為何美國政府部門會在2019年就能做出如此接近真實的預估?

1

HHS的這份報告有個很不好聽的名字,叫做“赤色傳染”(Crimson Contagion),其意義不言自明。

報告假定有一種“新型流感病毒”在美國傳播,推演開始於2019年1月,期間組織了多場模擬演練,於2019年8月16日正式結束,10月向政府遞交報告。

HHS模擬了疫情爆發的源頭,正是中國:

報告假設了一個35人的外國旅行團,結束了在中國的訪問後從拉薩機場出發,前往世界各地。有的去澳大利亞,有的去科威特、馬來西亞、泰國、英國和西班牙,也有回美國的。在旅行期間,有部分遊客出現感冒症狀。

一名52歲的美國芝加哥男性旅行結束回到家中後,出現無力干咳的症狀。他17歲的兒子在他回家的當天曾外出,參加了芝加哥一場大型公共聚會活動。美國的疫情由此而始。

美國CDC立刻宣布實施隔離政策,大量僱員被要求居家辦公,並要求學校關閉。美國政府其他部門則開始就隔離和封城相互扯皮,誰都不願擔責;一些學校不願停課,因為光伊利諾伊州停課就會影響到全州21%的人口,每週損失4000萬美元;醫院為醫療物資短缺而傷透腦筋……

這些報告中預測的內容,很有好萊塢大片的畫面感吧?
現實和預測十分接近。2020年1月21日下午,美國疾控中心發布聲明:確認美國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患者30多歲,男性,為華盛頓州斯諾霍米甚縣居民,1月15日從武漢返回美國。

截至3月21日,美國累計確診感染人數25493人,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疫情也較為嚴重,伊利諾伊州已經關閉了所有酒吧和飯店的堂食。

美國政府在疫情爆發後的表現,甚至還不如HHS在報告中的預測。特朗普最初認為美國的新冠病毒感染只是個案,可防可控,錯過了最佳的準備時機,導致疫情氾濫。

紙上談兵的推演竟然和現實如此接近,《紐約時報》的評價是“令人不寒而栗”。

這份報告由HHS負責完成,但卻集合了美國12個州和至少12個政府部門的力量,包括五角大樓、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另外,美國紅十字會、美國護士協會、多家保險公司以及包括梅奧醫院在內的大型醫療機構都參與其中。

報告在在2019年10月份完成後提交,美國國土安全部、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等核心部門都獲得了消息。

這或許就是特朗普在2月25日前後,一再對外宣布“我國疫情尚在掌握之中”的真正原因。甚至在3月17日記者會上,特朗普稱,早在世衛組織宣布之前,他就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場全球性大流行病。

特朗普的早期表現,和HHS的報告結合來看,便讓人疑竇叢生:美國是否早就預判到了在中國爆發的這場疫情?

2

美國對於生化威脅的警惕,早在小布什政府時期就已經開始。

2009年4月,奧巴馬上台之後不久,席捲全球的H1N1病毒(中國俗稱甲流)爆發,零號病人是美國加州一個10歲的小女孩。最終全美12469因此喪生。

但奧巴馬政府真正將疫情防控提上議事日程,還是2014年埃博拉病毒之後。美國當時派出3000人前往非洲,阻斷埃博拉疫情傳播。好在最終美國本土沒受太大影響,白宮內部彈冠相慶。

在埃博拉疫情期間,幫助處理危機的白宮官員柯希霍夫負責整理經驗報告。他發現,美國對於疫情早期的處置能力嚴重薄弱,例如五角大樓竟然沒能力派飛機去利比里亞接回在當地負責治療的美國醫生,對入境美國的人員篩查還在用“911”時期的情報工具,對病毒傳播速度也無法作出有效判斷。

2014年9月,奧巴馬同意成立埃“博拉應對小組”,由副總統拜登的幕僚長Ron Klain負責。國會批出54億美元緊急預算,用於控制埃博拉疫情在美國和西部非洲的蔓延。

這筆費用裡面,有一小部分投給了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傳染病大爆發。

正是這個鮮為人知的部門,做出了上述報告。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