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5 19:47
honeybbb123
美容醫學特管辦法越修越公平?美容手術和麻醉管控有一致性?
國內近來美容醫療產業蓬勃發展,急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訓練機制,為此,衛福部醫事司在日前(5月8日)召集了台灣3個部定專科醫學會(整形外科,皮膚科,耳鼻喉科)和全聯會,共同討論美醫特管辦法中,增加需要訓練認證的美容醫學手術項目。不過,醫事司卻於此際,同時拋出「麻醉醫療管理」的震撼彈。畢竟,事關全國醫師和病患權益,已經不再只是管理美容醫療而已。
醫事司把特管辦法第21法條中,全身麻醉和深度靜脈注射麻醉,特別只限由「麻醉專科醫師」才能執行,但卻把美容手術幾乎完全開放給所有醫師皆可執行,此一政策引起這幾個月多方媒體關注和聯想。是否麻醉醫療管理有其特殊性?是否會擴大到全國醫師的範圍?政府提供的資料圖表顯示,全台灣麻醉專科醫師不足,且不均。倘若一旦實施,將引發可行性質疑。限制全國醫師執業權(麻醉),卻沒有完整配套措施,未來將衍生更多爭議,包括各地方衛生局對於管制麻醉藥品和麻醉深度之間的解釋權。據醫事司説明,5月8日當天,在場只有整形外科醫學會為全國醫師表達立場,其他醫學會卻沒有表達任何麻醉意見。
台灣麻醉醫學會接受採訪表示,截至2016年止,目前麻醉科醫師人力約有近1200名醫師投入職場,每年麻醉醫學會會訓練約60名麻醉專科醫師進入醫療市場,以全國麻醉人力需求來說,尚能負擔。衛福部醫療政策上對執行麻醉做限制,原意在提升整體醫療的安全。但是,針對數據資料所顯示,麻醉科醫師人數不足,過於集中醫院和某些城市的問題,麻醉醫學會只強調因執業環境艱困與麻醉給付偏低,麻醉醫師留才不易。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表示,這次特管辦法既然所有醫學會和醫事司,反覆強調經過管理和訓練,即可執行所有醫療行為,理應維持政府邏輯一貫性,手術和麻醉也應該一視同仁的公平標準。整形外科醫學會是唯一站在全國所有醫師執業可行性,以及民眾醫療安全的平衡,在會中據理力爭。強調修正第21條,高風險「全身麻醉」需要規範由麻醉科醫師執行,其他靜脈注射麻醉類別,只要經過中央主管機關認可訓練認證的醫師,即可安全執行靜脈注射麻醉。他誠懇呼籲醫事司,在下次協調會時,深刻體諒全國人力既然捉襟見肘,呈現統計長尾和Levy flight偏移不均現象,政府施政必須符合全世界篤行的「最優想法至上主義」,才能既尊重麻醉科醫學會專業,又符合管理和訓練的多蠃局面。
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曜祥醫師5月8日會後接受採訪表示,雖然大多數醫學會在會議中沒有表達意見,衛福部政策用意是好的,支持區分輕度和重度麻醉界線,一般專科醫師應該都能執行比較無關生命安全的麻醉。他表示,這模式在國外行之有年,台灣醫療水平揚名國際,應該更加積極改善目前麻醉訓練與管理,讓麻醉的醫療供需市場達到平衡。
全國醫師聯合會常務理事吳國治醫師和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蔡仁雨醫師,也接受探訪,簡短表達,支持第21條,但是要有「配套措施」。全國醫師減少使用風險極高的全身麻醉,這樣對於政策的落實才有幫助。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曹賜斌醫師強調,特管辦法對於具傷身風險的美容手術醫師資格界定太少,幾乎完全開放,而對低風險美容醫療(光電美療和注射整形)完全開放,卻只需有醫師執照即可施行。另外美容醫療特管辦法中,又夾帶麻醉醫療管理的條例,顯示這次特管辦法修法相當草率。衛福部宜嚴肅看待,盡責完善修法,規範具備外科和整形外科資格或訓練的醫師,才能執行具生命風險的美容手術,如同規範具備麻醉專科醫師才能執行全身麻醉般,施政才有一致性標準,且才能全套守護國人之整形安全。
特管辦法的爭議,源自於麻醉和美容手術的醫師資格規定標準不一致,大多數醫學會和官方揮舞民眾安全的大旗,卻沒有針對現實問題,或是對何謂[配套措施],提出解決之道。據了解,衛福部醫事司在近日公告特管辦法之後,將在預告期之內的7月,再召開協調會,釐清邏輯矛盾之處,務實施政可行性,將美容醫學特管辦法拍板定案,給台灣民眾一個專業又安全的醫療環境。
台灣各縣市醫療院所間數及麻醉醫師人數分布圖。
台灣各縣市麻醉醫師人數。
台灣各縣市醫療院所平均分配到的麻醉醫師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