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消閒 - 生活百科及冷知識 » 原來只要喝這個…早晨清腸、除口臭...


2014-11-19 14:44 Yoya_yoya
原來只要喝這個…早晨清腸、除口臭...

[img]http://www.metalballs.co/wp-content/uploads/2014/11/healthy_water.jpg[/img]

以下內容應該為網路留言, 並無醫學根據, 請自行評估正確性!

長生不老的秘訣: 「要叫人不死、 腸中須無屎」。

醫家自古就提倡「早吃好、 中吃飽、 晚吃少、 晚餐不吃最為好」, 並特別強調「人要長生、腸要常清」。

【現代醫學告訴我們】

人的腸道有 8-10米長, 並且千褶百皺, 平均每隔 3.5釐米就有一個彎折, 人們即使每天都排泄, 也總會有一些食物殘渣滯留在腸道的褶皺內, 它們在細菌的作用下乾結、 腐敗、 發酵。

日積月累,這些食物殘渣最終形成厚達 5-7毫米,重達 5-6公斤的黑色、惡臭、有毒的物質,並像「鏽」一樣牢牢地粘連在腸壁上,其堅硬程度與輪胎相似,它們慢慢侵蝕著我們的身體,人們習慣稱之為宿便。

這些宿便堆積在腸道內發酵、腐敗,並不斷產生各種毒素、毒氣,被腸粘膜吸收到血液並輸送到身體各個細胞,首先造成腸內環境惡化、腸胃功能紊亂,既而引發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紊亂,最後引發各種病症,促使人體衰老與死亡。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腸道問題是人體萬病之源。

科學研究結果還顯示,人體的免疫系統逾 50%是位於結腸。

結腸一旦無法正常運作,體內的毒素就會經由其它管道(例如腎臟、皮膚及呼吸)而被排出體外,從而造成體臭、口臭、皮膚暗晦、皮膚過敏、發疹及色素斑等等問題。有些人以為肚腩的贅肉是由於發胖所致,其實,那是結腸內的毒素大量積結,因而造成腹部贅肉顯視及體重增加。

體內毒素過量累積也會加重腎臟和肝臟的負擔,進而損及其它重要器官。長期體內不間斷的惡性循環,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致癌物在體內累積,引發各種癌症。「死亡結局始於結腸」,Dr. Bernard Jensen(1908 – 2001)的這句名言,正好說明了結腸清潔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總之,腸內的「宿便」是使結腸功能失調的罪魁;結腸功能失調是導致人體免疫系統不能正常運作的禍首;人體免疫系統「失靈」、使人體不能有效防止各類「外敵」的「入侵」,是導致人體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我國古代中醫裡有個「陰陽水清腸方」,就是專門用來清除宿便,防止結腸功能失調,可以讓人「不死」的秘法。李時珍《本草綱目•水•生熟湯》:「以新汲水百沸湯合一盞和勻,故曰生熟。今人謂之陰陽水」。此句是指:從井裡新提的生水和剛煮開的水各一碗溷和均勻便是「陰陽水」。

然現代社會水污染嚴重,誰敢冒著「污染水」中毒的風險去喝生水?

【其具體方法】

一、陰陽水清腸方:

過夜之涼開水兩公升+當時燒沸的熱開水兩公升+鹽半兩(搖勻即成)。

1.為什麽要用過夜的涼開水呢?因水乃天地之靈物、生命之源泉,其天生就俱備吸收和貯存宇宙能量的能力。

2.對於地球來說,太陽升起後為晝、為「陽」,太陽落山後為夜、為「陰」。燒開的水在涼後放一個晚上,會吸收夜間天地靈氣而恢復其「陰性」的生命活力,可以調理人體的一切「陽性」疾病。

3.而煮沸的熱開水為「陽」水,可以調治身體一切的「陰性」疾病。

4.此即《易經》所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也。鹽則俱有潔淨、殺菌、消毒、排毒等功能。

5.用鹽來融化堅硬之宿便、消滅腸內之細菌、淨化腹中之毒素,用「陰陽水」來調理身體之陰陽、平衡腸胃之虛火、沖洗腸內之宿便。蓋此理也!

二、服用方法:

1. 早上 5-7點鐘,在一個小時內將 4到 6瓶加鹽的「陰陽水」分二至三次大口飲完。

2. 間隔期間可自然站立,以兩膝為中心使身體上下抖動。

3. 為什麽要 5-7點鐘飲用「陰陽水」?蓋此為卯時也。

4. 卯時人體氣血行大腸經,此時大腸吸收功能最佳故也。

5. 為什麽要大口飲而不是小口喝?小口喝水因流速慢,水會被胃消化而成小便。

6. 大口喝水因流速快,水才會直接入腸清洗腸道、分解宿便。喝完後 ​​身體上下抖動,是為增加大腸的蠕動而盡快排便。

三、開始連續三天,可基本排完宿便。

1. 隔十二天再排一次,以後一個月至少排一次。

2. 因十二天是人體與宇宙陽陰交換的一個小週期,二十四至三十天則是人體與宇宙節律對應的一個完整週期。每個人的週期都不一樣、但都在 24天到 30天之內,這與女性的生理週期完全一致! 四:效果: 1、會排出黑色之宿便。 2、肚腩會變小、腰變細。

3. 臉上之各種癍、痘會逐漸消失,晦暗無華之臉會變得光彩奪目。

4. 有口臭、體臭者變好。

5. 胃口變好、不再便秘。

6. 指甲上不正常的「月牙」會恢復正常。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